河南原阳改出“全国第一米”

2022-08-11 00:48:44

近日,河南省原阳县委书记孙国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:“没有昔日的‘引黄稻改’,就没有今日原阳的稻米飘香;没有在改革中求发展,在发展中求创新的精神,就没有今日‘中国第一米’的原阳米业。”

原阳县地处黄河下游冲击平原顶部,是历史上有名的受灾县。“冬春白茫茫,夏秋水汪汪,遍地蛤蟆叫,产碱不产粮”是当年原阳县的真实写照,原阳人做梦都盼着“三红”变“三白”(红薯、红高粱、红辣椒变成白米、白面、白棉花)。1968年,他们在原武镇的玲珑塔下“引黄稻改”成功,昔日贫瘠的盐碱地里长出了“晶莹剔透、软筋香甜”的优质大米。1978年,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原阳县开始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,如今,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,平均亩产470公斤以上,年产稻谷近两亿公斤,原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米之乡。

1991年以来,原阳大米先后获得国家“七五”星火科技博览会金奖,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,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,成为河南省最早获准使用“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示范基地”。

优质的大米怎样走向市场,推向全国?这是原阳人在思考探索的问题。

1993年12月7日,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闻中心记者冯鸣的报道:“‘今天吃什么?原阳米。明天吃什么?还是原阳米……’一个月来,每天在河南电视台出现的这条广告,为人们送来了一缕田野的清香。”这是原阳人将大米推向市场的第一步。

1991年11月15日,原阳县成功举办了第一届“大米节”,成立了桥北大米市场,原阳大米源源不断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。

原阳人也有沉痛教训。2000年的“有毒大米”事件轰动全国,使原阳大米蒙上不白之冤。原阳县下大力气整顿大米市场,2003年,“原阳大米”获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,并顺利通过了原阳大米原产地地域保护认证,为我国大米行业第一家。

为做大做活米业经济,推进稻米产业化进程,原阳县成立了大米协会,实行稻米供种、管理、收购、加工、销售五统一;他们整合资源,拉长产业链条,紧紧围绕“绿色、优质、营养”这个主题,实施“走订单、精加工、创品牌”的战略,开发出精米、绿色米、营养米等一系列产品,生产出米酒、米粉、黑米醋、方便碗米等系列大米深加工产品。原阳大米走出国门,远销北美。

2003年,40克原阳优质水稻搭载第18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上天试验。去年,原阳县农科所和河南省农科院联手推出历经5年选育的太空米,在北京、郑州、哈尔滨、邯郸4城市上市,即刻被抢购一空,成了日本“天价米”的有力竞争对手。原阳稻米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。